勇敢的心
     
中文|ENGLISH
  

 勇敢的心

——丁晓平

 
 

 

 

  

  对于史迪威将军的历史和他在中国的故事,其实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中国有一句老古话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情义、懂得感恩的民族。中国人不忘老朋友,并且以各种形式纪念老朋友,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信仰,只要他追求人类的正义与和平,为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事业,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大批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国际友人通过不同方式同情、支持中国革命,支持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史迪威将军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一次中国人喜欢的十大国际友人评选中,史迪威将军榜上有名。

  史迪威为什么如此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史迪威是一个优秀的真正的美国人。中国人民喜欢这样的美国人。像他这样正直的、没有偏见的、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鸿沟的优秀的美国朋友还有很多,除了人们熟知的基辛格博士之外,还有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马海德、爱泼斯坦、卡尔逊、谢伟思等等。或许,史迪威不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美国将军,但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史迪威一定是在中国百姓和士兵中口碑最佳的美国将军。尤其是他在坚苦卓绝的缅北滇西战役中担任最高统帅,与杜聿明等中国将军一起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并最终战胜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更为重要的是,史迪威不仅是一个军事将领,更有着犀利的政治眼光,对遭受战乱的中国人民满怀同情。他摒弃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成见,公正、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周恩来总理曾赞扬他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优秀的战士”。因此,我认为,史迪威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因为他有一颗勇敢的真诚的心。 1904年,21岁的史迪威从西点军校毕业,在42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战功卓著,荣升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他63年的人生旅程中,其中就有13年是在中国度过的,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他能讲流利的中国话,其足迹遍及中国各省市,了解中国官场和社会情况,美国军界称其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军官”,被誉为“中国通”。1923年,40岁的史迪威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现在已经是中国人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当天,史迪威正在北平,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猖狂的气焰。在埃德加.斯诺从陕北回来以后,他对斯诺的冒险行动给予了高度赞赏。当斯诺撰写的有关毛泽东和中国红军的新闻报道陆续在中国和美国的报刊发表,尤其是《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和美国出版之后,史迪威非常高兴,他说:“我看埃德的书中的那些‘赤匪’,很像我们所说的爱国者的形象。甚至让人不难发现,这些年轻的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初期的基督教徒有某些相似之处。应该说,至少,埃德所得出的结论本质上是合乎逻辑的。”在史迪威看来“打破新闻封锁,把真相告诉世界,不仅中国人民需要,美国也需要”。 全国抗战爆发后,史迪威一直关注着中国战局,在台儿庄大捷后他曾亲往台儿庄祝贺。此后,他在武汉会见了周恩来和叶剑英,这也是他第一次和中国共产党人直接打交道。这次会见,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道:“周恩来他们坦率、有礼、友好和直接了当,与穿着皮领子、靴子上有马刺的国民党新式拿破仑适成对照——国民党人只是装模作样地傲慢。”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又进兵新加坡、香港、缅甸等地,于是,中、美、英等国结成了同盟。经过协议,设立了中国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战区统帅,史迪威任统帅部参谋长。同时,史迪威还担任了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战区副总司令。当时中国沿海城市均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唯一的国际通道是从仰光到昆明的滇缅公路。为了保卫这条生命线,1942年中国组织了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英方不配合,中国军队又是仓促应战,远征军很快便溃败而退。远征军一部分兵败野人山退入云南,另一部分分路退入印度。随军入缅的史迪威也退到印度。在印、缅边界雷多,史迪威将各路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集结起来,经与英国协议,在印度中部的蓝姆迦成立了中美训练营地,设立了中国驻印军,史迪威担任了总指挥。 临危授命的史迪威,上任之初就创造了二战期间最伟大的工程奇迹——史迪威公路。这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陆上交通线是当时穿越缅甸、连接中印的惟一途径,成为美国同盟国援助中国抗日物资的运输大动脉。1942年12月10日,中印公路在印度雷多破土动工,史迪威铲起了第一铲土。在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岭之中,中美两国战士并肩奋战,史迪威更是身先士卒,经常在第一线鼓舞士气和指挥战斗。与中国士兵并肩作战、血汗交流中,史迪威体会到“中国兵顶好”,他认为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战士,只要经过训练,供应新式武器,领导有方,他们完全有能力击溃任何精锐的法西斯军队,取得抗战的胜利。1945年1月,动员数万军民修建全长1800多公里的血肉丰碑——中印公路终于竣工通车,与“驼峰航线”一起将堆积在印度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国抗日战场。同时,沿着公路还从印度铺设了一条通到中国昆明的输油管。这一壮举不但从实力上,而且从气势上震慑了敌胆,为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杰出贡献。 为了夺回被日军占领的战略要地缅甸东枝,史迪威亲自率领中国军队穿越险象环生的原始森林。在荆棘丛生、毒虫猛兽袭扰的行程里,脚蹬美国大兵靴,嘴里叼着烟斗,用中国话下达命令的史迪威一直走在队伍最前面。面对不可一世的日军,史迪威将军以超人的胆略,采取了一个大胆的步骤。1944年4月28日拂晓,他派出的中美联合突击队从缅北胡康河谷的勐拱冒雨出发,发起了奇袭密支那的“眼镜王蛇行动”。与此同时,在史迪威等人敦促下,驻于滇西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也于5月11日分四路渡江,声势浩荡地向高黎贡山发起猛烈的攻击,滇西民众肩挑马驮,为前线运送弹药物资。滇西缅北战场彼此呼应,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交通运输线之战。

  史迪威是能征善战的将军,但却是一个不擅长外交辞令的外交官。他个性鲜明,讲话直率,有时甚至有些粗鲁,经常因为不同意见与蒋介石争得面红耳赤。他不太看得起蒋介石,给蒋取了个不太好听的绰号叫“花生米”。他认为蒋介石是个“小人物”,领导无方,作战不力,并且对中国政府中与蒋介石同流合污的人物,也不愿交际来往,尤其是史迪威掌握着分配美国援华军火的大权,更使两人的矛盾日趋尖锐。 史迪威摒弃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成见,公正、客观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史迪威看来,中美既然是同盟国,有共同的敌人,那么凡是抗日的军队均应获得美援,所以他主张应该将援华军火分配一部分给有战绩的八路军。他的这一主张曾多次正式向美国政府提出过。他在笔记中写道:“他们的情报工作、组织机构和战术都很出色。他们不要城市,而满足在农村过艰苦的生活。”1943年,在他的努力下,罗斯福在一份“态度非常强硬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应把共产党纳入美国政府对华援助的范围。在美国驻华大使高思的赞同下,1944年美方向延安派遣了美军观察组。其中的观察员包括职业外交官谢伟思、戴维思以及军官包瑞德等人,他们都以公正的立场向美国政府反映了倾向史迪威主张的意见。史迪威一直希望能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就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进行具体的磋商。 但罗斯福却另有打算,他当时的战略布局是:先欧洲后亚洲,先大西洋后太平洋,对中国的政策则是“维持住中国”,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盟国以便拖住大量日军,以免他们南下与美军作战。这年9月,罗斯福派遣赫尔利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查。赫尔利这位“煤老板”出身的特使,在延安与毛泽东谈话并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五条建议,但他出尔反尔后来又完全支持蒋介石,并主张立即撤换史迪威。最后,罗斯福接受了赫尔利的意见,于1944年10月18日决定召回史迪威,由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统帅部的参谋长,同时也免除了高思的大使职务,由赫尔利接任。至此,美国对华的政策决定性地倒向蒋介石一边。历史已经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是导致美国“丢掉中国”的真正原因之一。 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正在全身心投入战斗的史迪威接到罗斯福总统的召回令,结束了他在中国的军旅生涯。尽管美国政府在召回史迪威返美的命令中还规定,史迪威在接到这个秘密的调令后,在重庆停留的时间限为48小时,这是一个不通情理的规定,但作为军人,史迪威只得服从。立了赫赫战功的史迪威将军突然被免职,引起了美国舆论界的纷纷议论,白修德、斯诺、史沫特莱、费正清等纷纷撰文,形成了轰动一时的“史迪威事件”。著名记者白修德在他撰写的《探索历史》一书中写道:“蒋介石最感惊恐的不是日本人在1944年的胜利(当时日军大举进攻华南,接连攻占了柳州、桂林、衡阳、长沙等重要城市并一度占领了贵州的独山,威胁了陪都重庆),也不是史迪威那种发号施令的脾气,蒋介石最感惊慌的是史迪威要同北方的中国革命者——延安毛泽东——进行接触。” 史迪威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只是为了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利益,希望早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所以他对蒋介石的腐败无能、抗战不力,十分厌恶。而对那些坚决抗日,为人正派的人士表示尊敬,认为这些人代表着新中国的新生力量,他是寄予厚望的。这些令他尊敬的人物中,他非常崇敬宋庆龄,当时她在重庆主持着一个国际性民间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将国际友人资助陕北的物资和捐款设法转送延安。史迪威不是“保卫中国同盟”的成员,但是称赞并支持它的事业。据宋庆龄秘书廖梦醒回忆:“保卫中国同盟”从香港转移到重庆后,其任务依然是给边区军民募集捐款和医疗器材。国内外不少人仰慕孙夫人乃慷慨解囊,当时胡宗南部队封锁陕甘宁边区,边区缺医少药。有一次国外捐来一架大型X光机。那时能飞到延安去的,只有美国军用飞机,可是这部X光机体积很大,搬不进舱门。我请示周恩来同志,他叫我去跟宋庆龄同志商量。宋庆龄让我去找史迪威将军的副官杨孟东,我找到他把情况说明后,他立即报告史迪威将军。史迪威将军马上答应帮忙,他怕夜长梦多,下令立即改造一架军用飞机的舱门,把X光机装进去飞往延安。”当年在“保卫中国同盟”工作的国际友人爱泼斯坦也回忆说:“在重庆,宋庆龄为“保盟”争取到史迪威将军的友好合作,他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的抗日斗争深为敬佩,他让从印度来的美国军用飞机运送给解放区救济物资。1944年以后这些飞机飞往延安时,他从自己管理的军用仓库拨出一些医药物资送到解放区,并派出美国军医梅尔文?卡斯伯格。他回来后,对那里的伤员得到照顾表示钦佩,对国民党封锁医药物资表示愤慨。” 离开中国之前,史迪威在百忙之中还是处理了几件大事,其中包括亲赴宋庆龄的寓所告别,并留下了两封告别信,一封给陈纳德,另一封给朱德。在给朱德的信中,他说:“由于我被解除在中国战区的职务,我谨向您,共产党武装部队首脑,为我们今后不能在对日作战中同您合作深表遗憾。您在对我们共同敌人的作战中发展了卓越的部队,我曾期望与您联合作战,但现在此事已成泡影。祝您战斗顺利并取得胜利。”

  史迪威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在离开重庆前,他退还了蒋介石赶着给他送来的青天白日勋章。史迪威返美后,不到一年,日本投降。1945年9月3日,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军舰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签了投降书,史迪威作为美国代表团中的高级军官参加了日本的投降仪式。 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将军因患胃癌,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走完了他年仅63岁的戎马人生。史迪威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军人。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根据他的请求,美国国防部授予他一枚步兵战斗纪念章。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奖章,但只有在第一线战斗的步兵才能获得。 史迪威将军逝世后,人们用各种方式来悼念这位刚强、坚韧的西点名将,美国许多报刊发表社论或评论,颂扬了他的品德和功绩。《亚特兰大宪法报》指出,史迪威将军是美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威望的军人之一。曾和他一起在中国工作过的卡尔逊上校说:“在历史的画页上,没有出现过比他对中国人民更为忠诚的朋友。”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忠诚的朋友。史迪威辞世后,周恩来立即含泪为史迪威夫人发去唁电:“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他是最优秀的战士,中国人民永远把史迪威将军的名字铭记心中”朱德总司令也含泪为史迪威夫人发去唁电:“谨为史迪威将军的死致哀!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但使美国丧失一个伟大的名将,并且使中国人民丧失一个伟大的朋友,中国人民将永远记着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意终将实现”。10月14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史迪威将军逝世的新闻,还配发表了题为“史迪威将军与中国”的短评:史迪威将军与中国抗战的这段历史,是值得中国人民温习的,它有力地证明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应该建立在怎样一个基础上,才有前途和发展。在南京的国民政府也召开了追悼会,蒋介石还写了一副挽联:“危难仗匡扶,荡扫倭寇,帷幄谋漠资率划;交期存久远,忽传噩耗,海天风雨吊英灵。”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十分钦佩史迪威老先生,称赞他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军,为人直率真诚,富有战斗热情和献身精神。 史迪威将军一生先后到中国5次,生活长达13个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在战争中唯一愿望就是击败日本回家,不追求赞扬和奖赏,是一个诚实和谦虚的人。对中国人民充满敬意。诚如他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上校所说:“史迪威因他的领导风格而著名,有两个显著例子是在他领导下的中国士兵中实施的项目:第一件事是向在战争中牺牲,因疾病丧生或是出意外离世的军官家属发放慰问金;第二件事是为残疾士兵建立复员兵营,让士兵在复员之前学习一些经商之道。这两个项目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都开了先河。”史迪威非常尊重中国人民和中国士兵。他曾经在日记写到:‘我坚信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伟大……没有宗教和等级的障碍……诚实、节俭、勤劳、快乐、独立、宽容、友善、客气。’他还说过:‘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向世人证明,中国士兵们与任何盟国军队相比不输分毫,我将含笑而死。’他确实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史迪威将军家庭的好几位成员调到中国战区,其中包括的儿子小乔担任情报官,两个女婿欧内斯特?伊斯特布鲁克上校和埃内斯?考克斯少校都在中国部队中担任联络军官,他们都以自己的英勇战绩成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光荣的家庭之一。史迪威将军作为一名正直、坦率、公正的美国军人,被誉为“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至今他仍然活在中国人民心中,而史迪威将军后代也没有忘记中国,史迪威学院基金会与四川、云南、重庆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建立了史迪威国际文理学院、史迪威国际护理专业、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史迪威图书馆、史迪威希望学校等等,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史迪威将军,是一件非常有历史意义也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既是对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迪威将军的怀念,也是对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在“二战”中结下的伟大友谊的一次纪念,同时也是为了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二战”胜利所建立的世界秩序、维护人类和平,更是对史迪威将军在天之灵的告慰。最后,我想送给美国朋友们一句话: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和中国人民永远是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好朋友。

 

   
版权所有copyright(c)china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 联系我们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技术支持

环贸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建网软件支持